今日永州讯(通讯员曾昭友)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振兴为 脱贫提供长效内生动力。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如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新田县委、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和安排,结合新田实际情况,在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加大产业投入、加快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输血更造血,荒山变金山

新田县枧头镇大观堡村地处大观岭山区腹地,海拔高,长期干旱缺水,劳动力大量外出、产业发展落后、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曾是个典型的无资源、无支柱产业的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结合大观堡村实际情况,引进电商企业,村里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并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引导村民种植红薯等耐旱农作物,实现红薯种植产业化,让村民多方面受益。为了使红薯实现更大经济效益,大观堡村还注册了“大观堡云雾薯”商标,办起了红薯加工厂,红薯种植面积多亩,亩产收入元以上,红薯产业已成为该村主要的扶贫增收产业,直接带动50多户贫困户种植增收。同时枧头镇经过充分调研,盘活和整合闲置土地资源余亩,因地制宜种植耐旱作物,着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发展以青蒿、颠茄、钩藤、牛大力为主的耐旱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8万亩,让一大批贫困人口增收,昔日的荒山成为农户增收的金山。

予鱼更予渔,扶志更扶智

“去年10月,有幸到浙江宁波滕头村进行为期二个月的跟班学习,收获很多,滕头村思路活、点子多,巧用市场和管理机制,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而且也通过这样的过程让人心更加凝聚,乡村在根子上得以振兴。”乌下村村主任助理颜学农说。

新田县致力于培育一支“带不走”人才队伍,扶持千名农村乡土专家,带领万户脱贫户增收。通过组织人员到浙江宁波滕头村、株洲高塘社区等地,学习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经验,培养农村乡土专家。新田农业委还分期分批对个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的生产技术能力。近年来,新田县培育数千名农村乡土专家,由县*府聘为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县财*每年安排不低于1元/人的专项经费,鼓励乡土专家带领贫困户脱贫。同时,加大产业直接奖扶力度,培育致富典型。投入资金余万元,对从事产业发展的贫困户予以直接帮扶,加强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培养,在全县个行*村共培育余名产业脱贫典型,并给予每人产业奖扶资金-元。通过农村乡土专家和致富典型引路,提升带贫减贫效果,带领万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新田将持续实施好产业扶贫*策和产业布局规划,建立低收入人群可长期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强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保障,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qiecaoa.com/djccf/1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