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与多家单位联合首次揭示
10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生态基因组学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了高质量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序列,首次从基因组层面揭示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的生物型遗传背景和抗药性特征,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BioRxiv上。 图1.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遗传背景为主导的种群 图2.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对有机磷等农药抗性较高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传统农药目前不宜用于入侵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治,而 类农药、Bt*素和Bt作物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一成果的取得对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因组所助理研究员张磊和植保所博士后张丹丹等为文章的 作者,萧玉涛研究员、吴孔明院士、钱万强研究员和樊伟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近日,基因组所萧玉涛研究员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结合生物测定的方法证实了草地贪夜蛾ABCC2基因为Bt蛋白Cry1F的功能受体。相关研究以题为"GenomeeditingoftheSfABCC2geneconfersresistancetoCry1FtoxinfromBacillusthuringiensisinSpodopterafrugiperda"在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JIA)优先在线发表。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SfABCC2作为Cry1F受体提供了反向遗传学证据。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中国农业科学微平台 CAAS_ChinaAgriSci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qiecaoa.com/djcgx/5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基础拔*草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地贪夜蛾6月到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