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吴劲草、谭志千)

1.消费升级下替代传统框架眼镜市场,近视防控眼镜市场空间广阔

1.1.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较高,且低龄化近视明显,近视防控任重道远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维持在高位,人群稳定在1亿人左右,近视防控需求庞大。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全国近视专项调查,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同比年增加2.5pct,其中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达71.1%/80.5%。我们估算大致对应年6-18岁的近视人口达到1.1亿人。如果到年之前近视率基本保持不变的话,每年的近视人口将稳定在1亿人左右。

普通框架眼镜仍为青少年近视人群的首选。目前青少年近视人群除了少部分人群会采用OK镜,阿托品等方式延缓近视,大多青少年仍选择佩戴普通的框架眼镜,每年的近视度数仍有可能增加75-度。框架镜行业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欧睿预计年国内镜片市场年销售额约为亿元,年销售量约为2.7亿片,即对应约1.3亿副,一副框架眼镜的镜片均价约为元,加上框架约为元。

国内外品牌镜片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镜片行业企业主要可以被分为三类:(1)依视路、蔡司等国际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在光学设计、光学膜层等方面具备优势;(2)明月等国内中高端企业:品质稳定、品类齐全,在国内知名度高,规模效应下显著降低成本,主打中高端市场;(3)其他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缺乏自主品牌或从事代工业务,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价格竞争。

1.2.近视防控眼镜通过“离焦”设计,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由于青少年仍在长身体阶段,佩戴普通框架眼镜后每年的近视度数仍会稳定加深。青少年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近视度数仍会加深主要是由于仍处在长身体阶段,普通框架眼镜可以让其眼球中心的物像投在视网膜上,但是外围的成像会在视网膜后方,从而让大脑发出信号,让视网膜后移,导致眼轴增长,从而造成近视持续加深。因此青少年每年的眼镜度数都会增加,直到停止生长发育后,近视度数才稳定近视防控眼镜通过“近视性离焦”设计,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近视防控眼镜则主要运用“近视性离焦”设计,改变了传统近视眼镜的光学原理,使得周边区域的成像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膜前离焦”,进而控制眼轴向后方生长,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近视防控眼镜的镜片的综合设计要求更高,更考验镜片厂商的技术积累。近视防控眼镜产品大多会在镜片外围排布较多的微透镜,从而实现周边成像落在视网膜上或视网膜前面。如明月镜片的轻松控Pro产品就通过个微透镜增加离焦面积。各家品牌厂商在微透镜的数量,排列方式,中间的“非离焦”区域的形状,大小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以适应国内青少年近视人群的用眼习惯,提高综合防治效果。

1.3.消费升级逻辑下近视防控眼镜或主要替代传统框架眼镜,市场空间广阔

消费升级逻辑下,近视防控眼镜或主要替代传统框架眼镜市场。目前近视防控眼镜的终端零售价大多在-元不等,且实际到手价约为终端零售价的7折左右,即大多在-元的区间,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多是“消费升级”的逻辑。目前OK镜一副售价约为1万元左右,相较于OK镜近视防控眼镜-元的到手价消费者接受度更高,父母比较容易接受“给孩子配一副更好的眼镜”的逻辑,是对于传统框架眼镜市场的替代。

近视防控眼镜不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目前销售还不需要临床数据,主要通过眼镜零售点渠道销售。目前各大厂商为了加深其产品效果和品牌宣传,都主动做了临床测试,且临床数据显示有效率较高。近视防控眼镜客单价较高,眼镜零售渠道推广动力更强。对于零售渠道而言,卖一副近视防控镜的绝对利润额高于一副普通的框架眼镜,渠道商同样也有较强的动力去推荐,拉动近视防控眼镜渗透率的提升。

年近视防控眼镜终端市场规模约百亿。目前近视防控眼镜市场的主流玩家除了进口三大品牌蔡司,豪雅和依视路以外,国内品牌这边明月,万新,暴龙等品牌也有明显发力,此外对于低线城市而言,近视防控类产品竞争更为分散,我们估计年近视防控眼镜一年的销售量约为万副,对应的镜片厂商出厂规模约为35亿元,终端零售市场规模约为亿元。

近视防控眼镜渗透率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考虑到近视防控眼镜的广阔增长空间主要为传统框架近视眼镜市场,以6-18岁青少年近视人群为基准,年渗透率仅约4.5%,且近视防控眼镜也需要至少一年一换,我们认为未来近视防控眼镜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我们测算,到我们预计近视防控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年销量约万副。-年CAGR为38%。如果长期渗透率到30%,终端零售价提升到2元,则对应终端市场规模为亿元,镜片厂商出场规模为亿元。

2.主流近视防控类产品以OK镜,近视防控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为主

目前主流的近视防控类产品主要为3类,分别为:

1)角膜塑形镜(即OK镜):近视人群在睡眠期间通过佩戴OK镜,能够暂时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改善近视人群在白天的裸眼视力,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同时OK镜也能够改变周边成像,起到延缓近视的作用。OK镜对适用人群年龄、散光、角膜、眼压要求较高,同时OK镜单价更高,整体验配流程相对更加复杂,属于三类医疗器械,进入门槛较高。

2)近视防控眼镜:近视防控眼镜则主要运用“近视性离焦”设计,改变了传统近视眼镜的光学原理,使得周边区域的成像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膜前离焦”,进而控制眼轴向后方生长,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近视防控类产品综合性价比更高,销售渠道更广。

3)低浓度阿托品。临床效果显示低浓度的阿托品对于延缓近视有一定作用。目前在国内主要以院内制剂为主。

近视防控眼镜瞄向的是传统框架眼镜市场,与OK镜不存在明显的竞争。三类产品综合来看,低浓度的阿托品和OK镜可以搭配一同使用,近视防控眼镜和OK镜之间大多会二选一,我们认为这两款产品本身的价格,渠道均有明显差异,面向的人群也大有不同,短期之内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国内外头部品牌齐发力,产品放量考验渠道和品牌认知

年以来,国内外品牌加速了近视防控眼镜布局。年蔡司采用周边离焦技术推出了首款近视防控眼镜产品成长乐,临床数据显示近视患者平均延缓近视发展30%,年豪雅采用多点渐进离焦推出了新乐学,临床数据显示有效性可以达到近视加深减慢59%,眼轴增长速度减慢60%,近视防控效果大幅提升,率先通过医疗渠道破局,实现了近视防控眼镜销量的突破,年依视路也推出了主打产品星趣控,并加大了营销推广力度,尤其在眼镜店铺等零售端。外资三大品牌全部完成了近视防控眼镜的布局,并凭借较强的消费者品牌认知,医疗和零售双渠道能力推动着近视防控行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的主流玩家主要分为3类:

1)外资进口镜片品牌:主要以豪雅,依视路和蔡司为主的进口品牌,他们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医院渠道相对有优势,依视路和蔡司在零售渠道布局较深,营销体系较为完善,3大品牌基本占据了近视防控眼镜中高价位档的绝大部分市场,三大品牌的出厂金额均达到了数亿元的规模。

2)国产传统镜片厂商:以明月,万新等为主的传统镜片厂商,他们从年开始也陆续开始了近视防控眼镜行业的布局,同样具备较强的渠道优势,且形成了与部分渠道商的深度绑定关系。定价则大多在0-元的中等档位,国产品牌的近视防控类产品约在数百万至数千万的规模。

3)眼科医疗公司:近视防控眼镜市场广阔,其他近视防控类产品(如OK镜等)的公司也开始切入这个赛道,如爱博医疗等,医院渠道布局较深,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医院渠道和零售门店渠道对近视防控眼镜的销售同样重要。从近视防控眼镜的验配流程来看,普通框架眼镜主要通过眼镜零售门店,医院和诊所验配。对于青少年的首副眼镜,医院渠道验配。从渠道数量来看,全国眼镜店约在十多万家的量级,而医院和诊所合计在0多家。传统镜片厂商均已搭建起了成熟的渠道体系,其中依视路,蔡司和明月等,零售门店渠道占比较高,医院渠道有较强的优势。

各品牌1.74高折射率产品的终端零售价与其近视防控眼镜售价在同一水平。目前普通框架眼镜的镜片中,进口品牌从1.60折射率开始,终端零售价大多在元一副以上,对于高折射率1.74的产品,终端零售价接近元,跟近视防控眼镜的终端零售价在同一水平。

蔡司,豪雅和依视路三大进口品牌均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近视有效控制率超过50%。进口三大品牌在临床试验时间节奏方面更为领先,均已完成了临床数据的披露,线下营销推广更为方便。具体来看蔡司的成长乐属于偏早期的产品,临床表现相对一般,但公司年4月新推出的小乐圆采用新的同心环带微柱镜技术。临床表现已经有明显提升,豪雅和依视路的产品同样也有较好的临床表现,有效率已经达到了60%及60%以上的水平。国产镜片中明月镜片的临床试验已经基本完成,临床数据也于短期会对外披露。爱博医疗的预临床数据已经出炉,产品也在积极备货,线下推广中。

4.重点公司分析

4.1.明月镜片:国产龙头镜片厂商,规模渠道优势领先,近视防控产品放量可期

明月镜片为国内领先的镜片生产商,:公司前身成立于年,从事镜片生产销售。公司产品覆盖各折射率的常规镜片及防蓝光、视力管控等功能镜片,根据欧睿数据,年零售量市场份额达10.7%,连续多年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年公司实现收入5.76亿元,同比+6.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万元,同比+17%,年Q1公司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1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万元,同比+31%。

终端覆盖数万家眼镜店铺,渠道优势明显:截至年末,公司有直销客户家,经销客户78家,覆盖了数万家眼镜连锁店,建立起了多层次,高覆盖,行业领先的销售网络体系,渠道优势明显。高举高打建立消费者对镜片品牌直接的认知:在品牌建设方面,明月直接通过toC的广告,加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具体包括在主要的机场,高铁等区域投放广告,邀请知名演员代言,逐步形成国产镜片独一档的认知,或有望改变传统国产镜片过于倚重渠道商销售的局面。品牌认知提升后也有望帮助公司的品类拓展。

公司近视防控眼镜在国产品牌中率先出圈,期待“轻松控”系列放量:明月年先后推出2代“轻松控”近视防控镜,“轻松控”和“轻松控Pro”分别采用周边离焦及多点渐进离焦技术,开始全面切入近视防控赛道。视像区设计方面,“轻松控”的视像区采取非对称的NasalSide鼻侧近视区扩大技术,符合中国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眼球内旋”的生理特点。“轻松控Pro”根据中国孩子“水平视野切换多、上下视野切换少”的习惯,采用光线追踪技术,在视像区设计方面使用了非对称的“贝壳形”设计,两代产品均更适合中国近视青少年人群的佩戴习惯。公司年上半年又新上线了防蓝光的,更多折射率的产品,SKU增加至8个,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投资分析

1)行业需求旺盛,近视防控眼镜渗透率持续提升中:近视防控眼镜目前仍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行业品牌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进口三大品牌市场份额较高,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近视防控眼镜未来主要替代的是传统框架眼镜的市场,与OK镜等其他近视防控类医疗产品不形成直接的竞争。

2)近视防控眼镜行业实际壁垒较高,考验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优势。近视防控眼镜面向的是传统框架眼镜市场,镜片厂商从生产到销售是B2B2C的模式,该模式下较为考验品牌本身的认知度,产品的技术质量认可度,以及渠道优势。头部厂商实际壁垒较高。

3)国产品牌中明月镜片已经建立起了独一档的优势,或持续享受行业增长红利。明月镜片深耕行业多年,①品牌认知较高,②渠道布局广,优势突出,③技术研发实力较强。近视防控眼镜作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新品类,行业国产龙头明月镜片有望持续受益行业增长红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qiecaoa.com/djcjb/1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