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学农科学使用除草剂二
除草剂的选择性 1、形态选择性 杂草和作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很大,除草剂能利用这些形态上的差异来杀死杂草,而使作物不受 。如双子叶植物叶面阔大,叶面平伸,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较薄,施药时叶面很容易粘住药,受药量大,中*重,易被杀死。反之,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狱小,叶片竖立,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较厚,药液喷酒到叶面很难粘住,受药量小,受害较轻,则不易被杀死。又如生长点的位置,禾本科植物的生长会包在叶鞘内,而双子叶植物的生长点裸露于外,当使用除章剂时,前者受到保护,而后者易直接受害。 2、生理选择性 植物的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性。一般情况下,植物吸收和传导除草剂的量越多,越易被杀死。如2,4-滴 除草剂能被双子叶植物很快地吸收,并向植物各部位传送,造成中*死亡,而在禾本科植物中很少被吸收和传导。就同一种植物而言,幼小、生长快的植棵比年老、生长慢的植棵对除草剂更敏感。如使用乙草胺防除禾本科杂草,当杂草在芽期时,对乙草胺敏感,所以防除效果较好;而当杂草大于2叶期时,杂草对乙草胺的耐药力增强,所以防除效果较差。 3、生化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物化学选择性。这些反应的差异主要包括活化或钝化反应的差异。 (1)纯化反应。即解*作用,这类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害,但某些作物休内有解*物质,能将除草剂分解成无*物质,以而防止作物中*。如绿磺隆能安全地用于小麦田,是因为它能与小麦体内的葡萄糖迅速轭合,形成无*轭合物。 (2)活化反应。有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害,但某些植物吸收后,能特无*物质转化成有*物质,致使植物中*死亡。如2,4-滴 用于大豆田,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没有*害作用,但杂草吸收后能将其转化成2,4滴,从而使其中*死亡,而豆科作物却很安全,因为它没有这种转化能力。 4、时差选择性 对作物有较强*性的除草剂,利用施药时间的不同,而达到安全有效的除草日的的称为时差选择性。例如,草甘膦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使用,可杀死己萌发的杂草,而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可迅速钝化,因此可安全地播种或移栽作物。 5、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与杂草根系分布深浅或生育期的不同进行选择,称为位差选择性。对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来说,根对药剂最敏感。由于一年生杂草的小粒种子通常分布在土壤表层,而作物的根系分布较深,因此可将药剂施于士壞表层,达到防除杂草而不 作物的目的。如大豆田,播后苗前使用都尔后,药剂被土壤吸附,形成一个封闭的药士层,杂草种子萌发出苗时因接触药土层中*死亡,而此时大豆尚末出土,和药剂直接接触很少,待出苗时,大豆的根已扎得较深,超过了药层,因此对大豆比较安全。对移栽作物来说,由于其根系分布在土壤深层,不易吸收到表层的药剂,因而是安全的。当然,一些淋溶性强的除草剂或砂性土壤的田块,由于药剂容易向下淋溶,可能会发生药害。 6、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选择性差的除草剂可以通过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如水稻或玉米用活性炭处理,可以避免或降低对均三氨苯类或取代脲类除草剂的药害。又如丙草胺(扫弗特),它的有效成份丙草胺只能用于移裁水稻,对秧苗、直播稻幼苗有 ,当丙草胺与安全剂CCA混合后,情况就不同,能安全地用于直播稻或秧田除草。 7、改变使用方法而获得选择性 除了上面介绍的六种选择性外,除草剂还可以利用施药方法的改变而获得选择性。对一些宽行生长的作物或植株高度较杂草高的作物田,如果园、茶园、豆科菜田等,可采用定向喷雾的方法,使用广谱性除草剂或灭生性除章剂防除行间杂草,可取得较好的防除效果,只要不把药液喷到作物上,对栽培作物基本上没有 。另外,一些除草剂较敏感的作物,可以通过剂型的改变,如把喷雾法改成撒颗粒剂,可 限度地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 。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1、茎叶处理 在杂草生长期,把除草剂直接喷酒到杂草茎、叶上的方法称为茎叶处理。按施药时期茎叶处理又可分为播前茎叶处理与生育期茎叶处理两类。 (1)播前茎叶处理。这是一种在尚末播和或移裁作物前,用药剂喷酒已长出的杂草的方法。这种方汰通常要求除草剂具有广谱性,药剂易由叶面吸收,落在土壤上不致影响作物的生育。常用的药剂有灭生性的草甘膦和百草枯。但这种施药方法仅能消灭已长出的杂草对未出士的杂草则难以控制。 (2)生育期茎叶处理。这是一种作物生长期施用除草剂防除已出苗杂草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药剂不仅能接触到杂草,也能碰到作物,因而要求除草剂要有良好的选择性。如用精禾草克防除阔叶蔬菜田禾本科杂草,灭草松(苯达松)防除大豆双子叶杂草等。当然,一些对作物安全性差的除草剂也可用定向喷雾或保护装置,达到安全施药的目的。 茎叶处理一般采用喷雾法,它能使药剂易于附着并渗人杂草组织,有较好的药效。生育期茎叶处理的施药时期,宜在杂草敏感而对作物安全的生长阶段。 2、土壤处理 在杂草萌芽期,把除草剂施于士壤表面的方法称为士壤处理。根据处理时期土壤处理又可分为播前或移栽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士壤处理三类。 (1)播前或移裁前土壤处理。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把除草剂喷洒于士壤表面,然后播种或移栽作物。如直播蔬菜播前使用氟乐灵;番茄移栽前用唪草酮(赞克津)喷雱士镶表面等。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这是一种作物播种后尚未出苗前处理土壤的方法,又称苗前土壤处理。这种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土壤位差的选择性,来达到对作物安全和除草的目的。 土壤处理有喷雾、*土(肥或砂)和泼浇等方法,其中旱田以喷雾法紧常用,水田中*土法用得较多。土要求细而潮,细土能保证与药剂均匀拌和,撒人田中后迅速扩散;潮而不粘是为了避免干土在撒施时的飘移。*肥法是把撒施除草剂和返青肥有机地结合起来,合二为一,能有效地提高工时的利用率。*士施药时*士不仅要拌得均匀,而且也要撒得均匀;水田撒*土要保持浅水层,旱田撒寿土 在雨前进行,趁雨水使药剂均匀地分布于土壞表面。土壤处理一般在杂草萌芽前或芽期进行。 实践上,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也不是 的,有些除草剂在茎叶处理的同时也处理了土壤或在土壤处理的同时也处理了茎叶。如果尔除草剂既可在杂草出苗后早期即早苗期使用,也可在杂草出苗前即芽前处理土壤。 高要注意的是,茎叶处理除草剂一般要求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使用,以防雨水冲掉药液而降低除草效果。相反,士壤处理除草剂一般要求有一定的湿度,所以用药后下小雨有利于除草效果的发挥。当然下大雨也会冲掉药液造成除草效果的降低。 3、覆盖除草薄膜 除草薄膜是工厂在生产地膜时,将某种除草剂加在地膜中的一面。此种除草药膜一般在农作物播种前后,覆盖士壤表面,然后打孔点播或破孔出苗。药膜上的药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与水滴一起转移到土壤表面或下渗至一定深度,形成药层发挥除草作用。应用除草薄膜时必须注意把带有除草剂的一面盖到下面,千万不能将药膜放在上面。 选自《农田除草技术》,望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地按需择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qiecaoa.com/djczp/10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个除草剂,在玉米田常用,效果还好
- 下一篇文章: 20多亩颠茄草苗被一抢而空,有村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