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用丰碑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座“诺贝尔”医学丰碑— 青蒿素被发现的困难程度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没有办法做新药的临床试验的。为了疟疾病患的福祉,屠呦呦和同事们勇敢地成为了青蒿素的 批志愿受试者。 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他们前往海南省,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病人却没有这些临床收益。积极的临床结果指引着屠呦呦研究组再接再厉。他们接着分离纯化了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年,他们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分子量为道尔顿的无色晶体,分子式是C15H22O5,熔点在56—℃。 对这种无色晶体,屠呦呦研究组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中医是一座宝库— 作为中国诺贝尔 人,屠呦呦无疑将载入世界医药学史册,这也彰显着中医又一次被世界科学所认定。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6日表示,青蒿素的研究说明,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研究。在研究*花蒿抗疟效果的过程中,屠呦呦得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换了提取方式,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对数千份植物提取物通过动物筛选,再从中分离、鉴定其中抗疟有效成分, 找到近十种抗疟有效单体,将它们的抗疟活性、*性、化合物稳定性和资源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后,青蒿素脱颖而出。 我们相信,中医药是中国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取得产生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是很有希望的,值得我们用现代科技去挖掘和研究。 —中西结合是发掘中医宝库关键— 以天然产物去提取药品并非中药的专利,现代医学中有很多药物本来就来自于植物,如阿司匹林、奎宁、麻*素、紫杉醇、人参皂苷Rh2、水杨酸、颠茄、莽 等。 以人参皂苷Rh2为例,它提取自人参中的精华。人参自古以来是中药典籍中记载的“百草 ”,属上等名贵中药,主要功效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在现代医学研究下水解分离而出的人参皂苷Rh2成分是人参中含量极少、却极有效的构成物质。 年,北川勋首次从朝鲜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通过实践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单体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异常分化,抗肿瘤转移,与化疗药物联用能起到增效减*的作用。除去抗肿瘤作用外,人参皂苷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改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疲劳、延缓衰老等作用。 目前的医学界对中西药的界限也时有争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的现代化。这种“界限观”实际上极易导致固步自封。屠呦呦终成了中国“诺贝尔” 人,而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或者说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希望借着这一声“呦呦鹿鸣”,中西医能够在现代化科技的带领下协同发展,共同为人类生命做出贡献。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qiecaoa.com/djcjg/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南人和洋芋的前世今生不食薯毋宁死
- 下一篇文章: 禁烟史,不只以健康的名义